在孕後期產檢時,超音波照出寶寶的腸子稍微腫脹,且寶寶腹圍偏小,觀察幾週仍舊是腫脹以及寶寶體重生長緩慢的情況下,阮醫師就安排我們轉診到其他醫院進行詳細檢查,檢查的結果是有照出腸子在蠕動,也有肛門口的形成,臍帶血流量、胎動等皆正常,故仍舊回林新醫院持續觀察,這段期間的目標是盡量多補充營養,讓寶寶可以長大到2000g以上,如果依舊偏小就需要視情況提前剖腹。
後續我努力地進食和補充營養,偏方也試了,讓寶寶突破2000g以上後,醫師才稍微放心一點,討論並安排滿38週剖腹。
兔嘰出生後,經小兒科醫師檢查,由於呼吸急促、低血氧直接送到新生兒加護病房觀察,到了晚上告知腸子持續腫脹和部分未蠕動且尚未排出胎便,建議轉診做詳細檢查,於是在兔嘰出生第二天早上就轉院。一開始兒童外科醫師初步判斷腸阻塞,告知我們腸腫脹很危險,繼續持續會造成腸破裂,變成腹腔發炎,會有生命危險,覺得有必要開刀確認,所以兔嘰出生第三天進行手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