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術提供:Blogger.

【隨寫】日常餃子

by - 7月 21, 2015



從小就喜吃麵食,餃子是其中一項。記憶裡,小時候常與家人去間餃子館,一大盤的餃子配上一碗酸辣湯,有時是蛋花豆腐湯,再切盤海帶、豬耳朵、豆乾與滷蛋。皮薄內餡多水餃,
沾著醬油與一丁點香油混合的醬汁,一口咬下迸出那燙口的肉汁,口裡盡是韭菜與鮮肉餡混合的香味。

隨著年紀增長,對於餃子的選擇也變得格外計較起來了,對於厚皮紮實感的嫌像在咀嚼麵糰,偏愛皮薄多汁的餃子。而記憶中美好的餃子館,份量隨著近年來物價上漲有縮水的現象,味道也走了調。

認識室友後,兩人口味相近,酷愛吃餃子,熱愛分享的室友總是帶著我嚐遍他的私房口袋名單。夜市內有著金黃色酥脆外皮的炸餃子,吃起來外脆內熟且多汁,還有一籠籠晶瑩剔透、Q彈有嚼勁的蒸餃,小吃店又香又大的水餃與底部酥脆、裡頭又多汁的煎餃。


尚未找到合適租屋處而暫住室友家的那段日子,室友母親經常下餃子給我們吃,有時變換方式做煎餃,而她買的手工餃子既大顆又鮮美,平常吃十五、二十顆的我,竟然吃個七顆八顆就撐了。

後來覺得最好吃的,竟然是母親與二姨學來的自製手工水餃。搬離家鄉,媽媽開始學包水餃,一心想著可以寄來給我,預防忙碌的時候可省去鎖碎的步驟,隨手可得即輕鬆料理一餐。

記得她有次雀躍的打通電話告訴我:「我跟妳說噢!我包水餃的速度又進步了,所以好開心打來跟妳說。」聽著她開心的聲調,內心滿是歡喜,感覺她猶如天真的孩子與旁人分享喜悅,即便那在旁人眼裡是多麼微不足道,不足以掛齒的小事,但對於我來說卻是一份深沉的愛。

過沒幾天,好幾包冷凍水餃透過宅配送到我手中。不過剛搬到新租的住所,沒有廚房,僅有居家必備電鍋,還有一只黑晶爐,但是沒有鍋具。正當陷入沉思想著該怎麼辦才好的時候,突然靈機一動,想到也許電鍋可以把餃子蒸熟,馬上實驗看看,第一次不懂得如何放水,僅放外鍋一杯水所以沒熟透,內鍋僅灑一點點,第二次抓到訣竅,內鍋外鍋各放一杯水,晶瑩剔透、Q彈有嚼勁的蒸餃立馬熱騰騰出爐。

自從發現這個方法,讓我非常省事,即使再忙,只要提前算好時間備好東西、按下電鍋開關就又可以繼續忙我手邊的事,不用花很多時間顧爐火,也不用擔心煮破或皮沒熟,也不用浪費一鍋水,真的是簡單、方便又省時。

餃子,對多數人來說只不過是極普遍又簡單的一道菜,也常被作為應急、快速果腹的食物。但對我來說,原來,最好吃的料理就是熟悉的味道。



圖片來源:FreePhoto

You May Also Like

0 意見